> 国防科普 > 布劳恩与奥伯特有师生关系吗?布劳恩何时研制出V-2导弹?

布劳恩与奥伯特有师生关系吗?布劳恩何时研制出V-2导弹?

布劳恩与奥伯特有师生关系吗?布劳恩何时研制出V-2导弹?

       德国人郝尔曼·奥伯特是与齐奥尔科夫斯基和戈达德齐名的宇航事业先驱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把欧洲大部分火箭研究者团结在自己周围,并与他们一起从事火箭研制和发射的实践,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他的《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和《实现太空飞行的道路》等著作,至今仍然被认为是宇宙航行的经典理论。

  1925年,13岁的冯·布劳恩看了奥伯特的《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一书后,对火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立即通过另一名著名火箭研究者威利·勒的介绍,成为奥伯特的学生。

  1930年,布劳恩到柏林理工学院上学时,立即加入奥伯特领导的“宇宙航行协会”,利用业余时间协助奥伯特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为奥伯特的助手。

  1932年,德国负责领导固体火箭研究的沃尔特·多恩伯格陆军少将发现,布劳恩具有非凡的创造才能,同时认识到液体燃料火箭具有重要的军事潜力,便把还是大学生的布劳恩调到自己手下从事液体火箭研究。

  布劳恩在实践中认识到,火箭研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几个人不可能解决全部技术问题,为此,在他的倡议下,在宇宙航行协会中成立了一个火箭研究小组,把几十名才学出众的协会成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1933年开始,在布劳恩的领导下开始研究A系列火箭。他们很快就研制出A-1火箭,但在试验时爆炸了。1934年12月,两枚改进后的A-2火箭发射成功,射高为2.5千米。

  到1937年4月,布劳恩领导的火箭研究小组已拥有118名年轻的工程技术专家,平均年龄26岁。他们在迁往新建成的佩纳明德火箭研究中心后不久,进行了A-3的试验发射,但遭到了失败。改进型A-5于1938年夏发射成功。布劳恩随即给A-5加上控制系统。1939年秋天,第一枚受控的A-5火箭发射成功。在此后的两年中,共成功地发射了25枚。在此基础上,他们研制了新的受控火箭A-4。1942年10月3日,A-4火箭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速度达到2千米/秒。如果循此前进,用多级火箭就可达到克服地球引力所需要的宇宙速度。

  可是,德国只看重A-4的军事价值,特别是在他们穷图匕现的时候,更幻想以这种秘密武器来挽回战场上的败局,便以德文“复仇”一词的第一个字母V,将A-4改名为V-2,并下令每天生产30枚,从1943年1月到1945年4月,共生产6000多枚V-2。

  1944年9月8日,德国开始向英国伦敦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等地发射V-2导弹。到1945年3月27日为止,共发射4000多枚,给英国等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生命财产损失。

  在战时,布劳恩还为德国研制了V-1飞航式导弹,瀑布、莱茵女儿等地空导弹,X-4、HS-298等空空导弹,HS-293等空地导弹。布劳恩还计划给A-4加上弹翼,命名为A-9,使射程增加到1000千米。A-9加上助推器形成A-10。用A-9、A-10组成多级火箭,射程可达到4800千米,能飞越大西洋。

  布劳恩也计划将A-9改为A-9B,用它作为垂直发射、滑翔降落的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行器。他还设想把A-11、A-10和A-9B组合成飞船,载人绕地球飞行,同时用A-12、A-11和A-10运送人和物、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

  但上述一切均因德国战败而终止。布劳恩本人在法西斯投降前5个月就看到形势不妙,便于1945年初带领火箭研究小组的126名专家,连同100枚完整的V-2导弹和1000多吨的研究资料和设备向美军投诚,然后来到美国

  战后,布劳恩领导了美国弹道导弹武器计划的实施,在V-2的基础上先后研制成功红石和丘辟特导弹。但这个美国“二等公民”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美国用于发射卫星的火箭却屡试屡败。布劳恩临危受命,将单级的丘辟特导弹改装成4级的航天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了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为与苏联搞载人航天竞争,美国又启用布劳恩,让他参与把“雷神”、“大力神”、和“宇宙神”中程和中远程导弹改制为同名的航天运载火箭,实施“水星”和“双子星座”载人飞行计划。但由于美国失去的时间较多,最终还是把载人航天“第一”让给了苏联。为此,美国人痛定思痛,决定执行阿波罗号计划,首先送人上月球。憋足了劲的布劳恩,承担了研制发射“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的艰苦任务。

  阿波罗号飞船重达50吨,要将这样的飞船送上月球,对运载火箭的要求是前所未有的,地面起飞推力需要3×107牛,但布劳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土星5号火箭的13次发射,次次成功。

  布劳恩到美国后,还对宇宙航行进行了研究,他在1953年发表的《火星计划》中,论述了星际航行的规模、各种手段和方法、可能出现的技术障碍和防护措施等。此外,50年代他还提出了轮式空间站方案。

转    自:《叩开太空之门—航天科技知识问答》

本文编辑: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