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科普 > 加拿大航天业成功发展有奥秘

加拿大航天业成功发展有奥秘

加拿大航天业成功发展有奥秘

       加拿大航天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62年,加拿大的卫星就已经升上了太空,成为世界上继苏美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卫星的国家。1984年,加拿大宇航员MARCGARNEAU随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遨游天际。近年来,加拿大研制的移动服务系统正为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行做着独特贡献。现在,加拿大在太空资源探测、卫星通信等方面,仍走在世界的前列。

  提起这些成就,加拿大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不过,加拿大航天界人士却深知这些成就来之不易。加拿大航天署每年的预算经费只有3亿加元,还不到美国航空航天局的3%。在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们有理由为之骄傲。

  加拿大航天业成功的奥秘究竟在哪里?不久前,趁加拿大航天署(CSA)举办信息日之际,记者也赶到那里,对加拿大航天署进行了一次近距离观察,从中对它们的成功之道也有了一点体会。

  突出重点,

  争取有所作为

  从卫星火箭推进器到载人飞船,航天科技门类繁多,技术复杂,几乎每个项目都需要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加拿大每年区区几亿加元的研究经费,当然不可能在航天技术上全面开花。为了钱花的有效益,也为了能充分利用航天科技带来的便利,加拿大根据本国的特点,有选择地重点搞好几个航天项目。

  加拿大地广人稀,很多地方是深山密林,人迹罕至,还有许多地方常年冰雪覆盖,如果使用人力对这些地区进行系统探测,几乎是做不到的事情。此外,加拿大一些地方洪涝、暴雪、大风等自然灾害频发,这都使卫星有了用武之地。地球与环境部是加拿大航天署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部门,它占用了加拿大航天署科研预算中的1/3。

  加拿大航天署于1999年11月发射的雷达一号卫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民用对地观测卫星之一。这颗多功能对地探测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主探测器,不像光学卫星那样易受云层和大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可昼夜进行对地观测。雷达一号不仅为加拿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使加拿大的卫星遥感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并给全球带来了新的遥感技术标准。在雷达一号的基础上,加拿大正在研制更加轻便、廉价和功能更为强大的雷达二号对地探测卫星,并将于2003年底或2004年发射。加拿大试图通过雷达二号卫星,继续保持自己在对地探测技术上的世界领先地位。

  与对地探测卫星一样,通信卫星在加拿大也大有用武之地。加拿大的通信卫星由加拿大航天署下的通信卫星公司统一管理。它的第一颗通信卫星于1972年升空,目前共发射了13颗通信卫星,其中五颗仍然在轨运行。这些卫星把加拿大最偏远的地区和其他地区联系起来,使它们可以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等服务。

  除卫星领域之外,加拿大还有选择地积极参与其他领域的太空科研活动,使本国尽可能地跟上世界太空科技发展的步伐。如在载人航天领域,加拿大宇航员在1984年就已经随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过太空,至今加拿大宇航员已有11人次参加过太空之旅。这些行动不但推动了加拿大航天科技的进展,也为加拿大争得了荣誉。

  内引外联,利用各种资源

  加拿大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功,除了精心挑选合适的项目外,还和加拿大航天署能走出本部门甚至本国航天工业的小圈子,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的相关资源有关。提起加拿大航天事业,就要提到加拿大航天署和美国航空航天局之间密切的联系。加拿大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由美国发射的,加拿大第一名宇航员是搭载美国航天飞机上天的,加拿大现在的许多航天项目,也都是和美国联合进行的。正是背靠着美国这棵大树,加拿大航天业才能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优势,在诸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尽管与美国联系紧密,但加拿大航天署并不把美国作为唯一的伙伴,它与其他国家也有着广泛的联系。加拿大航天署和欧洲航天局已有22年的正式合作历史,是欧洲以外唯一一个多方面参与欧洲航天局项目的国家。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太空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加拿大也是这个项目的五个参与方之一(其他四方为美国、俄罗斯、日本及欧洲航天局)。通过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加拿大这个资金有限的国家,在载人航天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除了利用国外资源,加拿大航天署还积极引导国内资源参与航天工程的建设。加拿大航天署举办的信息发布日活动就是促进国内企业积极参与航天事业的一种方式。在这次活动中,加拿大航天署介绍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合作政策、合作机会、资助申请方式等,非常细致和具体。参加活动的企业不但有和加拿大航天署长期合作的大企业,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坐在我旁边的巴多先生,两年前刚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目前公司只有几个人,但他也来到这里,想从这里寻找自己企业的发展机会。

  加拿大航天署在宣传手册上说,当今世界,没有什么比航天更能激起科学上的发现和树立国家的尊严。在有限的财力下,加拿大航天署将继续努力,使加拿大能享受航天事业带来的好处,更好地为加拿大的经济和社会服务。(本报驻多伦多记者王心见)

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编辑: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