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农历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农历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农历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农历,也称为阴历或夏历,是一种以月亮的朔望月为基础的历法。以下是农历计算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朔望月 :

农历的月份长度以朔望月为准,朔望月大约是29天半。

2. 计算月份大小 :

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

每隔3年会多出约11天,因此大约每3年会插入一个闰月,以调整与太阳年(回归年)的差距。

3. 确定闰月 :

如果一年12个月的总天数少于回归年,则会在年末添加一个闰月,使得该年有13个月。

闰月的添加是根据中气的位置来确定的,中气是指农历月份中包含的节气之一。

4. 确定节气 :

农历结合二十四节气,这些节气反映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对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

5. 天干地支纪年 :

农历使用天干地支系统来纪年,天干有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按顺序相配,60个组合循环一次,称为一个甲子。

6. 计算具体日期 :

以日月合朔的时刻确定每月初一。

月相的变化决定了每月的起始和结束日期。

农历的计算方法十分复杂,需要考虑朔望月的长度、节气、天干地支的循环等多种因素。这些计算通常由历算学家使用专门的算法和表格来完成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农历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如何根据朔望月计算农历日期?

农历闰月是如何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