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科普 > 卫星应用技术及其产业化进展

卫星应用技术及其产业化进展

卫星应用技术及其产业化进展

王礼恒  闵桂荣  王彦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摘  要  概述了卫星应用技术国际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发展重点,探讨了在卫星应用领域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重点和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卫星应用  卫星通信  卫星导航  卫星遥感  产业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空间技术逐步由探索研究为主走向实际应用为主,以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为代表的卫星产业正显示出不断发展的勃勃生机。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卫星应用产业,更显示出未来发展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国际卫星产业的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卫星应用产业也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卫星应用产业是将应用卫星技术成果,转化为应用产品、运营和服务,直接应用到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形成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所有活动的整体集合,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和市场前景广阔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卫星应用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航天领域高技术与商业市场充分融合的代表性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技术水平、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并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卫星应用产业的范畴主要是指卫星运营服务业和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业。卫星应用产业的产业化程度是应用卫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应用卫星综合效益的最终体现。卫星应用技术指卫星应用产业中涉及到的各种基础技术或应用技术,一般按照卫星种类分为通信应用、导航应用、遥感应用及融合上述三类应用的综合应用技术。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50年来,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已发射的70多个航天器中,应用卫星的比例约占70%,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通信卫星系列、气象卫星系列、地球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导航卫星系列。这些卫星的广泛应用,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卫星应用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卫星应用技术国际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最新统计,2005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共计88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约7.4%。

  在卫星产业包括的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运营服务四大业务领域中,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收入份额正在逐年增长,2005年达到528亿美元,占总收入的60%;地面设备制造业达到年收入252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8%;卫星制造业收入78亿美元,发射服务业收入30亿美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和3%。可以看出,卫星应用产业2005年收入780亿美元,占卫星产业总收入的88%。

  1.卫星通信应用的现状和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卫星技术发展迅速,与之相对应,卫星通信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虽然进入21世纪后卫星通信在与地面有线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的激烈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但随着新需求的出现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正跨入一个新时代。

  目前,国际卫星通信应用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卫星通信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卫星多媒体广播(DMB)业务的快速发展。从卫星音频广播(DAB)到卫星视频广播(DVB),再到DMB,通过卫星广播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目前,DMB发展趋势最好的是欧美、日本和韩国。

  (2)卫星电视直播成为卫星应用的支柱产业。随着各国数字电视进程的加快、卫星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推广应用以及大型体育和媒体盛事的催化,付费卫星电视平台得以迅速增加和发展。在美国,卫星直播电视用户已达到2160万户,欧洲是3500万户,日本也达到了1200万户。目前卫星直播产业是唯一能与地面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竞争,并拥有一定优势的产业。

  (3)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正在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卫星通信,是商用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卫星终端设备费用的不断下降,以及用户对高速因特网接入需求的迅速增长,宽带卫星通信用户在2010年将达到130~1000万个。

  (4)移动卫星通信仍然是目前卫星通信发展较快的业务之一。

  (5)卫星通信在军事通信、环境数据采集和监测、国家应急救援和救灾通信等政府、军用业务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加强。

  随着产业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呈现出如下特点:

  (1)新业务新需求的出现,对卫星通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牵引作用。更高的通信频段,更大的通信容量成为卫星通信技术研究的主流。Q频段(33~55GHz)、U频段(40~60GHz)的卫星及通信有效载荷研究是目前研究重点之一。

  (2)随着通信卫星星上交换能力的增强,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互联网协议IP包交换的体制研究成为卫星通信技术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3)随着宽带多媒体业务在卫星通信市场份额的扩大,地面多媒体业务的标准协议对卫星通信领域的适应性研究也在成为热点。例如适合多媒体不对称传输的基于卫星的DVB(DVB-S、DVB-S2)和基于卫星的回传链路(DVB-RCS,Satmode)标准研究和实现等。

  未来卫星通信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在天地融合中越来越趋向“一切为客户着想”的端到端服务,把所需要的内容和通信服务直接传送到客户,如卫星电视直播、移动数字音频/视频/数据广播、因特网内容投送、远程教育和远程监控等。

  未来10~15年,预计全球卫星通信业务可能的发展趋势是:

  (1)天地融合,自成一体。即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组成星地混合网,二者互连互通,优势互补,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2)卫星电视直播业务仍然是卫星通信广播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发达国家正在开拓高清晰卫星电视直播市场。

  (3)卫星移动电话业务市场定位将主要转向政府或军方市场,以及地面蜂窝网覆盖不到的人口非稠密地区。

  (4)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卫星系统的安全与防护日益受到重视。

  (5)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将成为新的亮点。

  (6)数字化、网络化、IP化和宽带化。

  2.卫星导航应用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国际上GPS应用产业占据了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主导地位。2004年国际GPS民用产值达到200多亿美元,2006年将达到400多亿美元,其中汽车导航与监控产品及其它交通类应用占50%左右,消费产品占20%左右,并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

  同时,俄罗斯正在积极完善GLONASS系统,其中部分为第二代GLONASS-M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将得到升级。

  欧盟正在实施GALILEO计划,中国等国家已加入到系统建设中,GALILEO不仅可以独立提供各类定位服务,还与GPS和GLONASS兼容,预计2012年后进入运营阶段,届时运营收入将达到22亿欧元/年。日本和印度也有意发展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国际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如下特点:

  (1)卫星导航(主要是GPS)应用产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之一。

  (2)卫星导航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已在各行各业得到普遍应用。其中车载应用仍然是市场的重点。个人定位和手机应用的增长比率将会在最近几年保持强劲增长。

  (3)位置信息服务(LBS)及导航型手机成为发展的热点。定位导航组件嵌入以手机为代表的个人消费产品,成为通信与导航定位和应急救援相结合的产品,主体市场将会从车载终端产品扩展到个人消费品市场,导航定位与通信的相互集成与融合,将给信息服务业带来蓬勃发展。

  (4)卫星导航军用、空间应用呈现稳定的市场,应用领域继续扩展,技术进一步提升。

  (5)卫星导航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和卫星通信之间的融合(3S+C),为卫星应用打开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各种不同组合功能的新业务和新型用户终端产品将会不断涌现。

  由于GPS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发展热点已经转移到以下方面:

  (1)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系统及网络导航等相关应用技术成为国际导航应用研究的最大热点,包括LBS系统设计、LBS手机ASIC芯片技术及导航IP技术。LBS手机ASIC芯片将完成卫星导航定位、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等功能的集成,导航IP技术的使用将进一步改善产品的体积、功耗等关键性能指标,满足大众消费应用的需求。

  (2)GPS/GALILEO/GLONASS/WAAS或EGNOS多模组合导航技术将成为未来卫星导航的主要手段,是未来导航用户机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3)卫星导航技术的空间应用将从目前的单星定轨、定姿向高精度、多星应用发展,主要是卫星星座、卫星编队飞行的高精度自主导航技术,包括基于卫星导航的高精度测量、相对定位、时间同步等技术。

  (4)武器装备导航集成应用技术将进一步深化。目前国外卫星导航在炸弹、导弹等投掷弹药及武器装备平台的集成应用技术已基本成熟,正在向制导炮弹卫星导航技术等难度更大的应用方向发展。

  3.卫星遥感应用的现状和趋势

  近10年来,卫星遥感应用数据市场迅速发展,并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04年全球卫星遥感市场(除空间系统外)达到14亿美元,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数千个机构或企业从事或参与卫星遥感及其应用活动。其中,遥感商业化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有美国、法国等国家。

  分析国际遥感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国际空间遥感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遥感成像机理与定量化反演技术是遥感应用研究的前沿方向,是遥感技术从定性到定量的前提和基础。

  (2)政府大力支持遥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并通过政府补贴、放宽行业监管政策促进空间遥感的商业化、产业化,同时通过政府采购,拉动遥感产业市场需求。

  (3)企业在卫星的设计、制造中尽量采用成熟技术和商用现货(COTS)产品,降低卫星制造成本。

  (4)不断提高卫星遥感技术水平和图像质量,保持数据连续性,并降低图像产品的单价和起售价;运作方式采取按需提供服务模式,同时代销或经销非本公司的其他遥感卫星图片;盘活存档图像,发挥商业价值;提供不同级别的图像产品,使图像产品增值。

  (5)商用卫星成像数据服务形成军民两用新产业,在轨遥感卫星提供军民两用服务。

  遥感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市场的发展。目前遥感应用技术热点是:

  (1)为提高遥感定量应用能力,定量遥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成为近期重点;

  (2)多学科的结合(计算机科学、光电工程、模式识别、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技术等)来研究新型遥感器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

  (3)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软件向网络应用环境下发展,进行各种遥感软件、工具和数据库的一体化集成研究,如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导航技术结合的3S技术,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等;

  (4)各国正在积极进行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和遥感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解决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遥感数据缺少连续性和一致性问题,使新的数据源和技术嵌入应用于原有应用系统,促进遥感数据和相关技术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

  二、我国卫星应用技术及产业化现状

  在卫星应用方面,我国已建立了基于国内外应用卫星的多种业务运行系统,卫星应用的规模和深度逐步增加,产业化发展取得一定进展。其中在卫星广播通信领域,我国已建成国际、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80多座,国内几十个部门和若干大型企业共建立了一百多个卫星通信专用网,各类甚小口径终端站5万多个,全国共有34座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实现了全国所有省级电视节目全部通过卫星播出,形成了占用约40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网络。在2004年开始实施的电话“村通”工程中,卫星通信成为必不可缺的手段,我国的电话村通率达到97.1%。

  在卫星遥感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气象卫星已经加入了世界气象卫星组织,气象卫星业务运行稳定,中巴资源卫星数据已覆盖中国国土的98%。“海洋一号”卫星在赤潮、海水监测及海洋资源开发中提供了新手段。

  在卫星导航领域,我国发射了“北斗一号”试验型导航定位卫星,建立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区域性有源导航定位能力,兼有简短数字报文通信与精密授时功能,为建立我国自主二代导航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我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以接近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

  1.卫星通信应用

  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说明:

  (1)总体上看,我国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已步入产业化轨道,达到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相应的国内卫星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得到了较好发展。另外,通过宽带多媒体卫星传送的卫星互联网接入已开始投入使用。

  (2)卫星电视广播是国家经营的特殊行业,已形成规模应用。包括中央电视台、全国31个省市电视台及中国教育电视网的近50套电视节目和31套音频广播节目,均已通过卫星向全国和全球广播。

  (3)电视直播将使全国97%以上居民使用0.45~0.6m天线直接接收150套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以补充有线电视网的能力。

  (4)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是我国较早开展的业务,主要是代理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的Inmarsat卫星和全球星等公司的卫星移动电话业务,但目前用户较少。

  随着国内通信卫星及其业务的发展,国内卫星通信的技术热点主要是:

  (1)新的技术需求引发高频段、大容量卫星通信技术的研发。如目前正在开展的多波束卫星通信技术。

  (2)为提高通信卫星的星上交换能力,正在开展星上ATM交换体制研究。

  (3)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成为发展的热点。如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中国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CMMB)发展计划,提出:2006年底前后,完成地面转发增强试验网建设,进行系统试验;2007年完成地面转发增强网建设,开始商用试验;2008年上半年,启用S频段大功率广播卫星系统,形成全国网络,正式开始运营,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

  (4)卫星移动通信的相关体制、协议及配套技术等是研究重点之一。

  (5)适合卫星通信特点的DVB-RCS标准研究、地面系统的配套技术、大型通信卫星地面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也是新的热点之一。

  2.卫星导航应用

  我国的卫星导航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近5年间,卫星导航技术已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许多典型应用系统中。我国的卫星导航应用已融入到我国现代信息社会建设的进程之中,且其产业化进程也在逐步开始加速。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2010年我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500多亿元人民币。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GPS应用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大地测量(测绘、勘探)、海上船只使用以及车辆定位监控等三大领域;

  (2)个人手持型导航接收机、车载定位接收机的应用近年来开始逐渐升温;

  (3)卫星导航交通应用是我国发展相对较好的领域,尤其是海上渔业、特殊行业车辆监控系统应用。

  随着我国北斗一代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运行和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的建设启动,以及导航产业化渐成规模,目前国内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热点已从GPS应用技术逐步向北斗兼容技术方向发展,主要包括:

  (1)我国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技术。

  随着国家对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重视,近几年北斗一代系统应用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在应急救灾、森林防火、监控等应用中的系统级设计技术,高精度授时技术及其延伸的高精度时频技术,应用ASIC芯片设计、OEM模块技术等。

  (2)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用户机技术及北斗二代/GPS/GLONASS/GALILEO多模组合导航技术。

  目前,与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同步,各类北斗二代导航用户机技术的研究也已展开。同时北斗一代、二代导航与国外GPS、GLONASS、GALILEO系统的兼容组合导航技术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包括北斗二代兼容型导航ASIC、OEM及用户终端技术等。多模兼容组合导航技术不但在国内,也是国际卫星导航终端技术的发展趋势。

  (3)车辆、飞机、个人自主导航、网络导航技术。

  卫星导航的车载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已经从前几年的监控系统技术逐渐发展为车辆自主导航技术,集成了GPS(或北斗一代)定位、GIS导航、通信、上网、娱乐等多种功能。飞机自主导航技术将与目前的飞机导航设备紧密结合,以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精度性能实现飞机的途中导航、终端区导航及相关信息服务。个人自主导航技术主要是基于LBS系统的手持终端技术、具有导航功能的PDA技术等。

  (4)导航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技术。

  导航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是未来导航应用产业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导航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包括卫星导航通信服务(LBS)平台、地图与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平台、数字城市等集成应用系统设计技术。近期典型应用包括奥运工程、物流监控管理系统等。

  3.卫星遥感应用

  在资源调查方面:遥感数据成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重要遥感数据源,为查明资源状况、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灾害与环境监测方面:应用遥感卫星数据,作为灾害监测和预警的基础,及时提供给专家进行遥感监测,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在农作物长势监测方面:开展了江苏省农作物长势监测研究,获取的数据为指导农田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对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长势实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作物长势,预测了产量,并以此作为制定作物种植计划的基础。

  我国在轨运行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被世界气象卫星组织纳入世界气象卫星业务应用序列,不仅为我国提供气象服务,而且为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气象信息、进行全球气象变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大气观测和气象预报方面:获取的数据能够大面积显示天气状况,是气象分析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提高了对天气系统的分析研究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率,缩短了预报周期。

  海洋卫星的应用,为我国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区域观测、海洋灾害预报、海洋资源普查以及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目前,我国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的主要热点是:

  (1)遥感技术与多种高新技术(GIS,GPS等)进一步结合。目前遥感技术在构建“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中正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并且在“3S”(RS,GIS和GPS)技术的集成方面更趋完善。

  (2)遥感基础理论的研究和遥感影像数据计算机处理中的共性技术开发。前者如实用的遥感模型和地表参数反演理论与方法研究,后者如多源遥感影像的融合、遥感影像变化监测、影像目标的识别与分类技术等。

  (3)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大数据量遥感图像并行处理等遥感前沿技术与遥感的具体应用紧密结合,发展具有特色的技术系统,如高光谱农

作物精细分类模型、水稻信息提取和分类的雷达遥感成套技术等。

  (4)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和遥感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仍是当前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

  (5)正在逐步开展下一代智能遥感卫星的星上预处理研究。

  4.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卫星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亟需加强卫星应用领域的国家顶层规划,站在国家的高度统筹规划各行业、各部门的应用需求和大系统建设,真正做到一份投入、资源共享、多方受益。

  (2)一些基础性信息资源如电子导航地图等不足,不能全面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3)由于管理及行业壁垒等问题,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资源利用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4)国产卫星应用尚未占领国内市场,境外运营商竞相进军中国市场。在重点应用领域,如导航应用领域,我国自主建立的北斗一代卫星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授时(如通信网络基站、电力系统等)、综合信息服务等地方,目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外系统,尚未建立完全依赖我国自主系统的技术和产业体系。

  (5)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基础工业能力,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卫星和应用的综合性能指标和国产用户终端设备的性价比;芯片、芯片组、核心软件、算法及行业标准等一直是我国的弱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产业化的发展。

  

  三、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重点建议

  1.卫星通信应用

  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领域,要发射专用Ka频段宽带卫星,针对我国集团用户或高端个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视频点播、IP广播等应用。

  卫星移动广播通信方面要开展大口径天线的研制,尽快突破关键技术,发射我国的移动广播通信卫星,主要为车、船载用户、城市中的高档用户及地面网覆盖范围外的边远山区提供数据传输、高保真音频广播和视频服务。同时应加快卫星移动音视频及宽带多媒体业务的标准化的步伐。

  开展卫星地面应用网络中关键部件、软件的国产化工程,掌握地面网络中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形成核心竞争力,逐步向我国周边地区或友好国家和地区提供从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到应用推广和运营服务的一揽子服务。

  加强我国低轨卫星的通信转发能力,加强遥感卫星的综合功能,提供低轨卫星的通信转发服务以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应急救险等地方。

  2.卫星导航应用

  在卫星导航领域,随着GALILEO系统和我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恢复,GPS系统的垄断地位会被动摇,未来卫星导航应用系统将是竞争的局面。为了国家安全及我国导航应用产业化发展,必须全面开发北斗二代导航应用市场,形成产业化规模,在行业标准、产品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4个方面投入力量。

  (1)随着我国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的建设,有必要制定未来我国时空基础信息的国家标准,同时要制订法律法规,推广、鼓励我国自主的时空基础信息在涉及国家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中的应用,制订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以激励工业部门研发、生产、销售基于我国自主时空基准产品。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授时、导航综合信息服务等地方,建立完全依赖我国自主导航系统的技术和产业体系,用好自身资源,发展民族产业。

  (2)大力发展产品制造业。高可靠、低成本、小体积、低功耗等卫星导航芯片组等基础产品的产业化是实现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二代导航及兼容接收机的ASIC专用芯片、芯片组、OEM板等基础产品的发展将带动下游产品发展促进导航产业良性发展。

  (3)在重点应用领域推广兼容北斗二代导航/GPS/GALILEO/GLONASS多系统的导航应用系统集成,提供导航与行业应用系统融合的全套解决方案。重点领域包括民航、交通、海洋运输等各行业,典型的系统如电子地图集成车载导航系统,飞机导航设备集成空中交通管制、精密进场/着陆系统等。

  (4)在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下,放宽电信服务业的行业政策管制,以企业为主体,推广导航运营服务。如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网络导航服务、导航局域差分服务、导航广域差分服务等。

  3.卫星遥感应用

  在卫星遥感领域,发展重点是:

  (1)建立企业试点单位,探索产业化模式。

  在主管部门领导下,建立企业试点单位,尝试整星出口及提供遥感图像产品服务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待运作模式及监管手段成熟后进行推广。

  (2)在国家部委统一管理下,以“十一五”空间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为基础,构建国家对地观测系统地面支撑系统——空间遥感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地面资源的整合与数据共享。同时考虑公共服务与商业化服务并行推广。

  (3)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卫星及图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创新技术优势开拓市场,完善服务体系的建设。

  (4)为了充分发挥卫星数据的效益,在灾害预警、评估、决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提升我国对灾害应急救助的整体能力,建议尽快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运转高效的应急救助体系,满足国家的整体发展需求。

  (5)统筹策划,加强我国低轨卫星的通信转发能力,加强遥感卫星的综合功能,提供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应急救险等用途的卫星数据采集(DCS)服务。

  四、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1)加强国际合作,加强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综合竞争力。在国家规划及大力支持下,通过加强政府间合作或企业间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发展,加强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突破核心技术,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制造规范、标准,逐步实现卫星及地面设备中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产业化,提高综合竞争力。

  (2)增大投入力度,增加重点投入,同时鼓励、促进投资多元化。卫星应用产业的高投入高风险性,决定了世界各国航天产业基本上都由国家大量投资。为促进产业发展,我国对产业化和技术研发支持上的投入应有显著增加。对于市场前景明显的项目,可尝试以投资多元化的风险投资基金方式实施和运作。以市场需求为牵引,采用规范的商业化运作模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3)改革现有宏观调控模式,丰富宏观管理工具和手段,加强行业信息服务职能。卫星应用产业的市场化将对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模式和方法产生影响,除了直接的行政命令和法律法规等硬性管理措施外,还使诸如价格杠杆、税收优惠等软性调控措施成为可能,从而丰富了该行业的宏观管理工具和手段,加强了行业宏观调控能力。另外,政府主管部门还需提供产业年度信息和统计数据,以指引企业调整发展策略,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4)促进标准化进程,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的卫星应用走向国际市场。

  摘自《卫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