缃节,拼音为 `xiāng jié`,注音为 `ㄒㄧㄤ ㄐㄧㄝˊ`,释义为浅黄色的竹节。这个词语出自宋代宋祁的《益部方物略记·方竹》一书,其中描述这种竹子“竹个个皆圆,此独方形,厚倍于窍,緗节稜稜”,即这种竹子的竹节是方形的,并且比一般竹子的竹节要厚,其纹理清晰可见。
缃节与其他竹子有何不同?
《益部方物略记》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如何鉴别缃节和其他竹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