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招生 > “若使满朝无一语”的出处是哪里

“若使满朝无一语”的出处是哪里

“若使满朝无一语”的出处是哪里

“若使满朝无一语”出自宋代王迈的《嘲解十首》。

“若使满朝无一语”全诗

《嘲解十首》

宋代 王迈

狄青心不负朝廷,跋扈人疑渐有萌。

琦不押班婴众怒,浚私铸印被台评。

钜公未免忧清议,之子如何讳此名。

若使满朝无一语,晚唐蕃镇祸胎成。

《嘲解十首》王迈 翻译、赏析和诗意

《嘲解十首》是宋代王迈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现象。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狄青心不负朝廷,

跋扈人疑渐有萌。

琦不押班婴众怒,

浚私铸印被台评。

钜公未免忧清议,

之子如何讳此名。

若使满朝无一语,

晚唐蕃镇祸胎成。

译文:

狄青的心不辜负朝廷,

蛮横的人开始逐渐露出端倪。

琦不按规矩引起众怒,

浚私自铸印章被台官谴责。

权贵未免担忧清议,

他的子女如何隐瞒此事的真相。

如果朝廷里没有一句话,

晚唐蕃镇的祸患就会孕育而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讽刺的笔调,暗讽了宋代官场的险恶和腐败现象。狄青是宋代时期的一个官员,他心怀报国之志,但却被权贵和蛮横的人所怀疑和排斥,逐渐显露了他们的真面目。琦则是另一个官员,他不按规矩办事,引起了众怒,私自铸造印章,被台官谴责。钜公指的是权贵,他们担心清议会揭露他们的丑恶行径,而他们的子女又如何隐瞒这一切的真相呢?

诗中提到“晚唐蕃镇”,蕃指的是边境民族,镇则是指边境地区。这句话暗示了当时的官场腐败已经到了晚唐时期边境镇的地步,即官场的黑暗已经很严重,如果没有人敢于说实话,那么潜在的祸患就会逐渐成为现实。

整首诗以嘲讽的手法,通过点名道姓地揭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作者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愤慨。这首诗警示人们要勇于揭露真相,不应对官场的黑暗妥协,以免祸患日益加剧。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清议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勇敢地说出真相,还朝廷一个清明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