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科普 > 2006年全球卫星解体数量显著增加

2006年全球卫星解体数量显著增加

2006年全球卫星解体数量显著增加

  虽然在2005年6月到2006年5月期间,没有探测到卫星解体的情况,但在2006年的后8个月,共探测到8颗卫星解体,平均一个月有一颗卫星解体,这是1993年以来,卫星解体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2006年第四季度解体4颗卫星,包括一个日本的火箭,两个美国火箭和一个俄罗斯的航天器。

  2006年8月14日,俄罗斯发射“宇宙2423”地球观测卫星,该卫星是宇宙系列的第8颗卫星,卫星在200km~300km高度正常运行了4个月,在任务结束末期,航天器发生明显爆炸,在远地点1100km处探测到180块空间碎片构成的空间碎片云。2006年11月17日,宇宙2423卫星结束任务,并产生许多空间碎片,其中28个空间碎片在再入大气层之前,被美国空间监测网列入目录(卫星29604-29631)。一些空间碎片被弃置在远地点850km以上的轨道,所有空间碎片在30天内均脱离轨道。

  2006年11月4日,德尔它IV火箭二级发动机在发射之后不久解体,产生了至少62个空间碎片,该火箭将携带的有效载荷发送到太阳同步轨道1个半小时后,成功地进行了受控大气层再入,但在轨道插入和离轨期间,德尔它IV火箭二级发动机排射出上述空间碎片。目前碎片的性质和引发碎片的原因还不确定,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调查的目的是确定空间碎片发产生机理以及德尔它IV火箭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出现。

  2006年12月3日,德尔它II火箭二级发动机在发射NASA的COBE卫星后发生解体,火箭在任务的末期已进行了消能处理,不应该包含产生火箭解体的能量源。在发生解体时,火箭处于685km×790km,倾角97.1º的轨道。到12月底,已没有空间碎片被美国空间监测网列入目录,但仍有30多个空间碎片在监测中。从较积极的角度看,这些空间碎片已经快速衰减。这些特性表明,这些碎片的面积-质量比较高。发生事故后的调查表明,火箭当时正在快速翻转,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受到小型物体的撞击等原因正在评估中。

  2006年最后一次航天器解体是日本H-2A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发生解体,H-2A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在轨道停留时间不到4个月。发生解体时,火箭在430km×490km,倾角97.2º的轨道。美国空间监测网探测到不到20个空间碎片。此次解体与2006年8月份,H-2A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的解体类似。所有的碎片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再入地球大气层。

  (摘译自美国空间碎片计划办公室《空间碎片季度报告》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