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科普 > 新加坡“坚韧”号船坞登陆舰参观记

新加坡“坚韧”号船坞登陆舰参观记

新加坡“坚韧”号船坞登陆舰参观记

       2006年7月8日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港城湛江,阴冷天气下的南海舰队仪仗队和军乐队的小伙子们却格外醒目。9时许,有点雾气蒙蒙的海面上出现了新加坡海军坚韧”号船坞登陆舰的身影。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坚韧”号放下舷梯。10时,新加坡海军舰队司令陈开河上校走下舷梯,迈出这次友好访问的第一步。
  
  军人印象
  
  对于中国人来说,新加坡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时下“新马泰”旅游已咸为人们出国旅游的大众航线,说起圣淘沙岛、鱼尾狮来头头是道;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人不太了解她独具韵味的风工人情和历史文化,尤其是鲜为人知、充满神秘的军人。
  说实话,大多数新加坡军人的普通话都讲得不错,甚至比一些湛江本地人讲得还好。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的教育培训体制,新加坡一直采用英语、汉语双语教育制度。比如,新加坡海军在“坚韧”号军舰机库内举行招待会时,新加坡军人中既有女舰员倾情演唱赵薇的最新单曲,又有舰员齐声哼唱小甜甜布兰妮的金曲,多少有些许中西合壁的味道。与新加坡军人的交流中,常能遇到祖籍广东的“老乡”。
  
  陈开河上校是此次访问的最高指挥员。身着蓝色制服的他,加上熠熠生辉的金黄色帽徽、肩章,处处显露着威严与儒雅。说起他的经历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出生于1966年12月2日,现在还不到40岁。1984年12月加入新加坡海军,曾获得新加坡武装部队海外留学奖学金,1985年获总统奖学金,肄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88年获名誉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担任新加坡海军“快速骑士”号海岸巡逻艇艇长,后调海军联合计划部担任参谋。其间,他还被选送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参谋学院学习指挥与参谋课程。1996年,陈开河出任新加坡海军“勇猛”号导弹护卫舰舰长。1997年任新海军训练部部长。1999年,陈开河开始攻读美国斯坦福初级大学理科硕士学位,并获得新加坡武装部队研究生奖学金。学成回国一年后,陈开河先担任新加坡海军185导弹艇中队中队长,2002年任舰队副司令,后任海军计划部部长。2006年年初,陈开河开始担任舰队司令一职。
  
  新加坡最大的军舰
  
  举行完欢迎仪式,记者一行聚在军舰旁,等侯上舰参观采访。没有太阳光芒照射下的灰黑色军舰静静地依靠在湛江港务局407泊位码头边上,黑色舷梯上清晰地用英文写着“坚韧”号舰名。新加坡海军对我们非常友好,专门指派作战副指挥官李毅明等引领我们参观。
  沿着舷梯刚踏上“坚韧”号军舰,李毅明便开始向我们介绍起新加坡海军舰队的基本情况。
  新加坡海军舰队根据舰艇类型划分成二个纵队和一个潜艇中队,即171独立潜艇中队。第1纵队包括三个中队,分别为6艘“胜利”级轻型导弹护卫艇、6艘改进型“海狼”级导弹快艇、6艘“无恐”级反潜巡逻艇。舰艇都装备有对抗水下、水面及空中威胁的先进武器和传感器系统,是新加坡海军主要的海上打击力量。第3纵队是支援力量,主要由特种船只构成,包括4艘自建的“坚韧”级登陆舰以及吨位更小的一系列辅助船只等。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第3纵队下辖的第192、193“民事资源中队”是两个“空架子”中队,目前没有一艘建制船只在编,只有当新加坡海军执行海上救援、海外运输及船员训练等任务时,这两个中队才征用一些民船。这种安排体现了新海军近年来根据总体国防思想发展军民合作关系的成熟。
  
  “坚韧”号是“坚韧”级登陆舰的首舰,全长140米,宽21米,型深13.6米,平均吃水5米,满载排水量达8500吨;最大航速超过15节,续航力为5000海里/15节;2台柴油机,2个调距桨,4台柴油发电机;全舰编制65名官兵。该级舰由新加坡海洋技术公司设计,主要用于替代新加坡海军服役期已经超过50年的5艘“州郡”级坦克登陆舰。“坚韧”号隶属于新海军第3纵队第194中队。194中队装备有4艘“坚韧”级登陆舰,除“坚韧”号(舷号207)外,还有“坚决”号(舷号208)、“坚持”号(舷号209)和“努力”号(舷号210)。“坚韧”号于1998年3月14日下水,其余3舰也在2001年底前全部建造完成交付使用。这4艘军舰吨位是新加坡海军中最大的,因此被外界誉为新加坡海军的“四大金刚”,加之都是新加坡自行研制生产,因此被看作是新加坡海军的骄傲。
  介绍中,李毅明满是自豪,而我们正在参观的这艘舰,也坦然地用其浑厚承载着他及所有新加坡军人为之付出的感情。
  
  后甲板可放风筝
  
  由于与陪同的军官语言相通,记者在参观“坚韧”号时多了些许随意,甚至提出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且得到新加坡方面的许可,这一点让我们的确感觉到新加坡海军对中国的友好与尊重。
  站在“坚韧”号足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后甲板上感觉十分宽敞,同时停放两架直升机绝对不成问题,与此前记者登上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第7舰队两栖指挥舰“蓝岭”号的后甲板有些许相似。李毅明看出我们的惊奇,十分尽职地告诉我们,后甲板不仅可以起降直升机,还是舰员们娱乐、健身的好地方。比如这次来访航行过程中,随舰出访的新加坡学员就在后甲板进行了放风筝比赛。此外,一些甲板宴会、歌舞表演等也可以在后甲板举行。
  在李毅明的引导下,我们下了几层甲板,来到军舰底部舱室船坞,这里的宽大程度更让人惊叹,仿佛进入了一座大型洞库。李毅明介绍说,底舱分前后两部分,靠近尾部的地方凹下去近两米深,像一个长长的游泳池,这两部分各长70米左右,合计约140米,能装下18辆主战坦克或4艘登陆艇。当登陆部队进行海上换乘时,船坞尾门打开,海水将灌进舰艇后部下沉部分,船坞内装载的登陆艇就可以漂浮起来。登陆部队可直接在船坞内换乘到登陆艇上,然后从舰尾开出,大大加快了作战节奏。记者在参观时发现,底舱内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橡皮筏,一种长13米,有12个座位,最高速度超过25节,另一种颜色深黑。李毅明告诉我们,这种橡皮艇能乘坐8个人,主要在浅滩暗礁海域中使用,登陆艇与橡皮筏相互配合使用,互相补充。

[page]
  
  装备“新西合璧”
  
  根据记者的要求,我们从底舱一侧往上,径直来到“坚韧”号军舰的航行指挥中心。在宽敞明亮的驾驶室里,自动航行控制仪器、电子地图、导航雷达等各种复杂系统通过微机集中到中部的控制台,显得非常直观、简便,操作台后部的动力系统、通信系统、gps定位系统等布局也都恰到好处。李毅明告诉我们,这里的系统有引进的,也有一些是新加坡自己生产的,整个驾驶室只需数人操作即可完成,而且整套系统还有一个备份,一套出现故障,另一套马上能投入运行。随行参观的同伴中也有人曾在舰艇上工作过,从他们钦佩的目光中,记者深刻地体会:新加坡凭借其在信息、电子产业方面取得的进步,正在迅速地将新科技物化为武器装备的战斗力,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记者注意到,驾驶室侧面的外甲板上有机枪,旁边往舰艇中部就是“西北风”导弹发射架。这是记者第一次触摸“西北风”,十分感兴趣,拉住一位值勤的女士兵就问了起来。可惜这位士兵只知道它叫“missile”,却不知用汉语怎么说,正着急呢,一位军官过来解了围。“西北风”是法国马特拉公司研制的一种超近程轻型导弹,用于对付低空、超低空目标,具有机动性好、威力大、反应时间短等特点,该舰的左右两舷都有布置。目前该导弹已发展到“西北风”2型,成为完全自主的“发射后不管”导弹,可拦截各类空中目标,包括低红外特征目标。导弹的最大速度为2.5马赫,最大拦截距离为6000米,战斗部质量为3千克,带有近炸引信。导弹采用高灵敏度、多元红外致冷导引头。不过在实际试射导弹中,最大拦截距离未超过4 000米。
  他还介绍说,舰上武备主要是西方国家生产的。比如机舱装备有法国的“超美洲豹”直升机2架,这次并未随舰到访。这种直升机主要用于远程和近岸搜救行动,机上装有驾驶舱综合显示屏、自动导航装置和进场悬停系统,配合额外载油能力,有利于执行远距离搜救任务。最大航程达850千米,巡航速度约277千米/小时,最大起飞重量达9300千克,能装载22名士兵。
  交谈中,我们来到“坚韧”号前甲板主炮前。同行军官告诉我们,主炮是一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62型快速炮,产自意大利,射程达16千米,射速达到120发/分钟。舰上的武器装备整体不能算先进,但就这条舰的使命来说,这些装备已经足够了,而且该舰采用模块化设计,改进潜力很大。
  
  观后感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分析家将新加坡海军比作海上游击队,因为当时的新加坡海军是一支使用非传统手段的小型部队。但是今天的新加坡海军已经发生了非凡的变化。在过去的10多年里,新加坡海军增加的作战力量主要是5架由空军控制的“福克”50海上巡逻机,4艘“坚韧”级登陆舰,4艘经过检修的“海蛇”级潜艇以及12架“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6艘“威严”级护卫舰。它采用隐身设计和新型建造技术,装备有现代化武器和传感器系统,预计在2005>2009年全部交付使用。
  没有登上“坚韧”号之前,记者以为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武器装备一定是依赖进口,其实不然。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新加坡在走出国门,发展国防科技,借助国际合作推进本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同时,为提高武器装备的效费比,还要求三军部队开展“提高生产力”运动,强化装备自主研制、翻新和配套能力,逐步推行“本地制造”策略。对科技的情有独钟已经使今日新加坡的军事工业从维修提升到研制,如今的新加坡不仅能自行研制SAR-21突击步枪等轻武器,还能研制生产像“坚韧”号登陆舰这样的大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