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椾芳字”的出处是哪里
首先,我们来提取文章观点,即“翠椾芳字”的出处和意义。文章中提到了这句话出自宋代王易简的《庆宫春(谢草窗惠词卷)》。这四个字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意义解释,但它们在全诗中构成了富有情感色彩的意境,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庆宫春(谢草窗惠词卷)》中,王易简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幽独情感。因此,“翠椾芳字”作为诗句的一部分,承载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接下来,我们可以引申和拓展这个主题,深入探讨几个相关问题:
1. 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为什么“翠椾芳字”会引发诗人的深思?在诗歌中,“翠椾芳字”是否象征着某种特定的情感或记忆?
2. 文学中的情感隐喻:在宋代诗词中,诗人如何通过具体的词汇和意象来构建和表达复杂的情感?例如,“翠”、“椾”、“芳”和“字”各自可能代表什么?
3. 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王易简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如何影响他的创作?他的《庆宫春》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种背景下的诗歌创作有何特点?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翠椾芳字”在文学和历史语境中的意义,以及它如何作为情感和记忆的载体,影响和塑造了诗人的创作。
“翠椾芳字”出自宋代王易简的《庆宫春(谢草窗惠词卷)》。
“翠椾芳字”全诗
《庆宫春(谢草窗惠词卷)》
宋代 王易简
庭草春迟,汀苹香老,数声佩悄苍玉。
年晚江空,天寒日暮,壮怀聊寄幽独。
倦游多感,更西北、高楼送目。
佳人不见,慷慨悲歌,夕阳乔木。
紫霞洞窅云深,袅袅余香,凤箫谁续。
桃花赋在,竹枝词远,此恨年年相触。
翠椾芳字,谩重省、当时顾曲。
因君凝伫,依约吴山,半痕蛾绿。
作者简介(王易简)
王易简(生卒年不详)字理得,号可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末登进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隐居不仕。易简笃于议论,多所著述,有《山中观史吟》。《乐府补题》有其咏物词四首,《绝妙好词》卷六载其词三首。